您的位置: 首页 > 北服网上现金棋牌平台

字号: A A A

  • 开新局 谱新篇 | 第一批廊坊校区学子:在时光流转中续写北服华章
  • 2025-07-20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党委宣传部
  • 编辑:于思佳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

    驻足回望来时路,昂首迈步新征程。一代代北服人以针线为笔,以布料为卷,在经纬纵横间编织着"与美同行"的永恒篇章。此刻,让我们聆听那些跃动在时代脉搏中的声音,感受北服人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既做传统文化的守灯人,又当时尚潮流的弄潮儿。


    2000年5月16日,网上现金棋牌平台党委作出设立廊坊校区的战略决策。学校的分校区办学史,是一部充满韧性与温情的奋斗史诗。回望那些在临时校舍中度过的日日夜夜,每一块砖瓦都浸染着北服人特有的精神底色——在有限中创造无限,于困境里绽放光华。这段特殊的办学历程不仅承载着几代师生的青春记忆,更见证了北服人如何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书写时尚教育光辉篇章的努力。记者采访了2000级校友代表李小路、毛新雅,作为首批入驻廊坊校区的学生,他们对北服人在艰苦环境中淬炼出的求知热忱与创新精神印象深刻。


    李小路: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美好

    00.jpg

    李小路


    在廊坊校区的岁月里,2000级工商管理学院(现“时尚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班长李小路与同学们共同书写了一段充满温度与力量的青春篇章。尽管校区条件有限,但那段时光却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孕育了无数成长的养分。

    廊坊校区作为租借场地,专业书籍和设备不及本部齐全,实践活动场地也相对有限。然而,这些"不足"反而激发了同学们更强的求知欲。"我们没觉得这是阻碍,反而大家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李小路回忆道。作为班长,他经常组织同学们在教室交流讨论学习和生活,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至今令人怀念。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与同学们如饥似渴的求知精神相互映照,形成了独特的教风学风。

    足球场是那段简朴岁月中最鲜活的记忆符号。"休闲娱乐比较少,运动场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李小路的话语中透着温暖。而更令他难忘的是,作为学校首届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之一,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的激动时刻。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作为班长,我总想着怎么凝聚大家的力量,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每位同学的学号",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他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中。

    01.jpg

    课余时间踢足球


    得知学校建设通州校区的消息,李小路难掩喜悦之情。"很高兴,很激动",简短的话语中饱含对母校发展的自豪。作为见证学校发展的校友,李小路对新校区寄予厚望。他期待这里能成为"既有学术氛围,又能让学生自由施展创意的地方",不仅培养学弟学妹们的知识技能,也锻炼他们的担当精神。从租借校区到拥有自己的新家园,他为这一发展历程感到"骄傲",这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北服人的心血与追求。他的祝福朴实而深远:希望学校培养出更多"既懂设计、又有家国情怀的人才",让"北服人"的名字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更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新环境,用拼劲和热爱"既实现个人理想,也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

    回望在廊坊校区的日子,那些看似有限的条件下,却孕育了无限的可能。团结互助的同窗情谊、敬业奉献的师长风范、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共同构成了北服人独特的精神底色。正是这种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精神,让每一位北服学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02.jpg

    回迁本部同学们合影留念


    毛新雅:于永恒里镌刻青春的华章

    03.jpg

    毛新雅


    2000级工商管理学院(现“时尚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的毛新雅是第一批在廊坊校区开启大学生活的学子。1983年出生的她,如今已是青岛某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但谈起二十多年前的北服时光,她的眼中依然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虽然我们大一一年是在廊坊校区度过的,但从未有过'游子'的感觉。"毛新雅回忆道。在那个交通尚不便利的年代,北服老师们每天不辞辛劳地乘坐大巴车往返于北京市区和廊坊之间,只为给学生们带来最优质的教学。更让她感动的是,学校每月都会安排专人到廊坊校区为学生报销医药费,"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

    04.jpg

    班级团建


    廊坊校区的校园生活充满了纯真的快乐。刚入学时,她和同学们纷纷购置自行车代步,然而有趣的是,她们的自行车第二天就神秘"失踪"了,"用同学的话说'至今都没再找到'"。这个小小插曲让她们开始了步行上下课的"长征"。"夏天烈日当空,冬天寒风刺骨,但一路上和同学们有说有笑,那种纯粹的快乐至今难忘。"毛新雅笑着说。

    军训是毛新雅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是生命中第一次特别严格的军训,大家都晒得黑了好几个度。"站军姿、踢正步、稍息立正,每一个动作她们都反复练习,只为在汇报表演时展现最佳状态。夜晚的拉歌活动更是青春洋溢,"现在仿佛还能听到同学们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歌声在耳边回荡"。对毛新雅而言,廊坊的一年是成长的起点。"那是我们离开父母怀抱、开始学习独立的开端。"在廊坊,她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领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培养了独立处事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些都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得知母校即将启用通州校区的消息,毛新雅难掩激动之情。"咱们学校的规模又进一步扩大了,真的很骄傲!"她了解到,通州校区将打造开放式校园,重点布局艺术类、时尚类学科专业,深化"艺术+科技"融合。"相信新校区一定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行业优秀人才。"

    岁月如歌,青春无悔。毛新雅的北服记忆,是军训场上的挥汗如雨,是步行上课时的欢声笑语,更是那份永远铭刻在心的母校情怀。这些温暖的片段,构成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成为北服发展历程中动人的一页。

    回望这段特殊岁月,无论是欢声笑语,还是汗水泪水,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寓言——正是在物质条件受限的环境中,北服人用创意与坚韧浇筑出了最丰沛的精神家园。

    我们深深懂得,真正的校园从不限于一方砖瓦构筑的天地——它鲜活地凝结在师长们春风化雨的言传身教里,更厚重地延续在代代学子"既懂时尚、更怀家国情怀"的精神血脉中。当分校区办学的钥匙正式交还历史,北服人正以独有的方式完成这场告别——不用泪水作别,而以永远向前的姿态致意;不沉湎于往昔荣光,而在新天地里播撒更多可能性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