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防治艾滋病宣传专栏

字号: A A A

  • 【转载】男性同性性行为更易感染艾滋病
  • 2016-10-10
  • 来源:0
  • 作者:宣传部
  • 编辑:宣传部
  • 阅读次数:
  •     编者按:从羞于启齿,到谈“艾”色变。因为包含医学与社会双重属性,艾滋病患者在对抗疾病的同时,更要极力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又是一年“艾滋病日”,在过去的这段时间,艾滋病发病率是否得到遏制?感染人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疾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又是否得到改善?红网记者与您一起,以爱之名,关注艾滋。
      红网长沙讯(记者 易征洋)第27个艾滋病日即将到来。近日,红网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艾滋病研究室获悉,该研究室长期跟踪治疗的350多名患者中,50%是男男同性传播,年龄在19—59岁之间,其中在校大学生患者占40%。年龄最小的仅19岁。
      湘雅二医院感染科艾滋病研究室教授郑煜煌认为,在当前艾滋病防治中,突出的问题是同性性行为特别是“男同”在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中的快速增长。19岁的小伟(化名)是目前来湘雅二医院就诊患者中年龄最小的艾滋病感染者。小伟称自己其实也有喜欢的女生,刚开始也是因为觉得好玩,加入了所谓的同性恋“圈子”。
    郑煜煌介绍,目前男男同性恋在大学生群体中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研究室长期跟踪治疗的350多名患者中,50%是男男同性传播,其中在校大学生患者占40%,现状堪忧。
    “大学生中的男男同性性行为在某些城市和地区的蔓延之势已经不容忽视。由于他们有着较为广泛的交际圈,将起到难于预料的‘放大效应’。”郑煜煌指出,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尤其是男男同性恋,因为其性伴多、性行为特殊等原因,在HIV感染者中所占比率较高。“我们调查发现,一些男男同性恋拥有的性伴数量为个位数的还属少数,多数是两位数以上,甚至不乏三位数的。这样的高危行为很容易感染HIV”。
    郑煜煌称,男性同性性行为更易感染性病、艾滋病,这是由男性同性性行为的方式和特点决定的。男男性行为者常有多个性伙伴,不容易长期保持同一个性活动对象,故在疾病的传播链中具有“放大效应”,其次,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或本身的双性取向,男男性行为者常也结婚生子,使得他们在不同的人群中成为传播疾病的“桥梁”。男男性行为者在性活动中较少采取保护措施,使用的安全套也更容易破损或滑脱。此外,男男性行为方式包括口交和肛交,口腔牙齿容易使插入物擦伤,如果口腔内有溃疡或者牙龈疾病者更容易被感染。研究表明:男男无保护性交比男女无保护性交传播艾滋病的机率大10倍以上。